新闻中心/ news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维生素M又称叶酸,产品用途详解!

维生素M又称叶酸,产品用途详解!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30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因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又名喋酰谷氨酸。在自然界中有几种存在形式,其母体化合物是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3种成分结合而成。

C19H19N7O6=441.40
级别:BR
含量:≥97.0% 
重金属:≤20mg/㎏
干燥失重:≤8.5%
性状(以下信息仅供参考):黄色或橙色结晶粉末或薄片。无熔点,约250℃色变深并炭化。溶于热的稀盐酸和硫酸,略溶于乙酸、酚、吡啶、氢氧化碱和碳酸碱溶液,少溶于乙醇和丁醇,微溶于甲醇,极微溶于冷水(25℃,0.0016mG/ml),沸水中约可溶1%,不溶于乙mi、丙酮、lv仿和苯。1G叶酸于10ml水中的悬浮液,pH 4.0~4.8。与碳酸氢钠制备的溶液pH6.5~6.8。大吸收波长(pH 13):256、283、368nm(logε4.43、4.40、3.96)。比旋光度[α]25D +23°(c=0.5,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
用途:本品仅供科研,不得用于其它用途
保存:2~8℃,避光,避免与金属接触

 

叶酸是蝶啶的衍生物,初由肝脏分离出来,后来发现植物的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故名为叶酸。它广泛地存在于肉类、鲜果、蔬菜中,为黄色结晶状粉末,无味无臭,不溶于醇和乙mi及其他有机溶剂,但稍溶于热水。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光破坏。

又称“维生素Bc"和“维生素M"。B族维生素的一种。黄色或橙黄薄片状或针状晶体,无臭无味,加热至约250℃,色渐变深,后成黑色胶状物。不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溶于酸性或碱性溶液。抗贫血药,茶叶中含量达50~70μg/100g,对正常红细胞形成有促进作用。在茶树物质代谢中,参与甲基的传送。

 

维生素M又称叶酸,产品用途详解!

 

叶酸的由来
1931年,印度孟买产科医院的医生L.Wills等人发现,酵母或肝脏浓缩物对妊娠妇女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症状有一定的作用,认为这些提取物中有某种抗贫血因子;1935年,有人发现酵母和肝脏提取液对猴子贫血症状有一定的作用,描述其为VM;1939年,有人在肝中发现了抗鸡贫血的因子,称为VBe;1941年H.K.Mitchell等人发现菠菜中有乳酸链球菌的一个因子,称作叶酸。1945年,R.B.Angier等人在合成蝶酰谷氨酸时,发现以上所有的因子都是同一种物质,并完成了结构测定,之后常称之为叶酸。所以,叶酸又叫维生素B11、抗贫血因子、VBe、蝶酰谷氨酸等。

 


版权所有©2024 上海一基实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7026694号-4   sitemap.xml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